研究亮點
人類活動而非環境因素驅動臺灣Scedosporium和Lomentospora真菌的分布
🎉 恭賀本系畢業生吳昕懋(現台大森林系研究生)等研究人員(本系黃尹則助理教授與屏科大林盈宏教授共同指導)的最新研究成果於Medical Mycology(IF 5年=3.2,獸醫領域前10%)期刊發表!該研究深入探討人類活動對於新興病原真菌分布的影響。
🔬 Scedosporium屬和Lomentospora屬真菌是新興的伺機性病原真菌,能夠引起免疫功能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嚴重系統性感染。這些真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優先真菌優先病原體清單(FPPL),顯示其全球重要性和急需關注的研究焦點物種。
📊 本研究透過對臺灣全島132個不同地點採集的406個土壤樣本進行分析,結合土壤物理化學參數分析和人類足跡指數(HFI)的量化評估,系統性地評估人類活動與環境因素對這些真菌分布的相對影響。
🦠 研究結果顯示:
● 人類活動,而非土壤物理、化學特性,是這些真菌分布的主要驅動因素
● 最高的真菌負擔出現在城市環境中,特別是公共場所和醫療機構(高達1293 CFU/g)
● 共分離出236株真菌菌株,包含10個不同種類,其中以S. boydii(32.2%)、S. apiospermum(30.9%)和S. dehoogii(14.4%)最為常見
● 真菌豐度與人類足跡指數呈顯著正相關(r = 0.143, P = .005)
⚕️ 這些發現對預測感染風險和制定針對性公共衛生策略具有重要意義,特別是在快速城市化的地區。未來研究將進一步探討這些分布模式背後的機制,有助於減輕新興病原真菌帶來的公共衛生威脅。
📁 想要了解更多研究詳情,請閱讀完整論文:Wu et al. (2025) Human activity, not environmental factors, drives Scedosporium and Lomentospora distribution in Taiwan. Medical Mycology, 63, myaf022. https://doi.org/10.1093/mmy/myaf022
圖、台灣地區 Scedosporium/Lomentospora 菌種的分布與盛行率。(A) 各採樣地點的平均菌落形成單位(CFU,實心填滿)及多樣性指數(圓圈邊緣);標示 CFU > 200 之地點;圓圈大小代表樣本數。(B)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陽性檢出比例。(C) 236 株分離株中各 Scedosporium/Lomentospora 菌種的出現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