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宗旨
教學宗旨
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教學宗旨「培育生物醫學及環境生物專長之人才」,以本校生命科學院及附設醫院豐富之醫學資源為後盾,加上南部地區環境生物的多樣性,結合學術理論與現代科技,使學生能夠因應時代潮流,以成為優秀的基礎生物科學專門人才。
學系簡介
學系簡介
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(原名生物學系,以下簡稱本學系),隸屬於生命科學院,成立至今屆滿30年。
本學系特色為橫跨生物醫學及環境生物二大領域。是以,秉持跨領域專業教師、醫學大學之醫療資源,以及南臺灣特有人文地理,極力培養分子生物至巨觀之生態演化之跨域人才。
在師資方面,本學系具有專任以及合聘兼任外籍師資,大幅提升英文授課課程。除積極參與本校研究中心團隊運作,亦參與政府各項委託研究計畫,並建立那瑪夏學之大學社會責任。是以,本學系未來將持續整合研究團隊能量,拓展國際研究基地,供師生作為國際鏈結的基石。
在課程學習上,本學系除完整之學分規劃,亦規劃生物多樣性學程以及微學程。本學系鼓勵大一新生即進入實驗室發掘自我興趣,因此五年一貫學碩士執行相當成功。在學習輔導上,本學系每年級由三位專任老師擔任導師,同時,利用實驗同儕學習與學長姊傳承系統,增進課業與生活之輔導關懷。本學系每年除提撥經費強化學會系統外,亦輔導生物營營隊,以及舉辦師生同樂之生奧盃及各項活動。在碩士班部分,因本學系招收外籍學生,因此多為英文課程。除指導教授外,系主任亦為導師進行協助與輔導。為增進學生就業,除每年進行畢業生流向調查外,亦於大三開設職涯規劃,提供職缺訊息,並藉由學生創設之臉書平台與系友會密切連結。本學系亦聘有業界師資,提供本學系學生就業輔導。
發展沿革
發展沿革
本學系原名生物學系,於民國79年10月9日獲教育部核定准予籌備,於民國80年8月1日成立,為全國第一所設立於醫學系統院校的生物學系。首屆招收一般新生50名,83學年度起增收推薦甄選新生,民國84年第一屆學生畢業。民國88年本校改制為醫學大學,本學系隸屬於生命科學院,92學年度經教育部核准更名為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。民國94年成立碩士班,首度招收碩士班學生5名,民國98年設置學士班學生預修碩士班課程制度,目前每年招收研究生名額已增加到10名,並另有招收外籍生名額1名。
本學系申請教育部『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以個別學校辦理之計畫」於民國110年9月9日核准成立「資料科學於生物與生醫應用新南向B區博士專班」,預計於111學年度開始招生。
教學目標
本學系發展規劃重點:
生物醫學與環境生物學並重,充實教學教具,模型標本及實驗設備,以提升教學成效,增加學習興趣。
延攬具有神經生物學、發生生物學、應用微生物、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等專長之教師,開授相關專業課程,以配合國家發展政策提供學生完整學習環境。
充實生物學相關之專業圖書及期刊,以提升教學研究水準。
規劃生物學系學生專用實驗室,並充實實驗室設備。
規劃本學系選修課程和本校其他學系相關課程為基礎與應用生物學,以及生物醫學和環境生物學等組群,指導學生選修合適組群的課程。
系所之中長期發展計畫
(一)未來之展望
致力培育生物醫學與環境生物學之人才。
積極建立海外基地以拓展師生國際移動力。
積極推廣生物科學之應用與發展。
推動跨系院以結合附設醫院以及各大學與研究機構間的合作。
培養具有生技創業之人才。
培養智慧財產專利師之人才。
加強與國內外大學相關學術研究之交流。
(二)本系研究方向
生物醫學組:
從癌基因變異及癌細胞凋亡機制之探討,進而發展癌症之基因治療。
探討Epstein-Barr病毒之分子生物學,以了解其致癌及致病之機制。
從遺傳疾病基因變異之探討,進而發展疾病之動物模式。
利用抗體基因工程,發展基因療法和開發治療癌症或病毒之蛋白質藥物。
開發非侵犯性造影系統以追蹤基因於活體內之表現。
利用功能性基因體學發現藥靶,並針對藥靶研發藥物。
以數位基因多型性,探討疾病之變異,進而發展個人化醫療監測。
環境生物學組:
利用生物資訊的研究方法,以系統模擬嘗試發現生物與生物,及生物與環境的關係。
利用現代生物技術,研究在逆境環境下,生物如何因應與生活。
利用分子生物方法,以系統分類觀念探討生物演化系統及物種種化之機制。
利用個體行為及族群生態方法,研究環境之各項因子運作及其與生物和人類相互作用之關係。
加強南部生物多樣性的研究,擴大與產業界的交流。